日前,经过手部消毒、脚底消毒等严格的消毒程序,笔者走进位于山东临邑县临南镇的智慧农业大棚。室内空间十分开阔,面积有10多个足球场大,定植的番茄苗长势旺盛。阳光均匀地洒在每一棵植株上,因温室顶部和四周均采用了漫散射玻璃,不管太阳在哪个位置,透过玻璃都不会在棚内投下阴影。
“这是德州市建成的首个智慧农业大棚,总投资1.7亿元,占地105亩,单体占地面积目前在国内最大,集环境控制、材料科学、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工厂’”。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介绍说。
新理念:工业化思维重构现代农业,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番茄
智慧农业大棚项目建设总面积73800平方米,全部采用荷兰进口设备,用工业化思维重构现代农业。2017年10月17日,智慧农业大棚正式投入运营;10月23日,完成首次番茄苗定植,共计定植4类114781株,主要包括大粉番茄、大红番茄、樱桃番茄、鸡尾酒番茄等,2018年1月中旬即可首次采收上市,预期三年达产,达产后每平方米可生产85公斤;年生产供应量达到5100吨,产量是普通农业大棚的3至5倍。
智慧农业大棚利用物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番茄植株的生长需求而设计,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番茄。这里采用全自动化设施,大棚内设有多个传感器,负责收集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各种数据,并传输到控制室电脑系统中,对比此前人工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就能自动控制幕布启闭、喷雾系统开关等,从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光、水、气等,保证番茄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新生产:高品质农产品批量化生产,生物治虫,熊蜂授粉,智能化管理
临邑智慧农业大棚项目引进荷兰蔬菜生产设施、种植运营模式,并结合物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指导生产销售,致力打造能够持续生产符合全球农业标准产品的生产中心,实现高品质蔬菜批量化生产。在生产领域,由人工走向智能,占地100多亩的智慧农业大棚实现智能化操作、精细化管理,整个生产季仅仅需要20至40名工作人员。利用熊蜂授粉,产品生产以及包装分拣环境均参照药品级标准,采摘后可直接食用。
笔者采访时,正值番茄开花坐果期,大棚内10多名工人站在可升降轨道车上穿梭忙碌着,他们的劳动方式与平时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工人的分工很细,比如我就负责观察番茄花上熊蜂的咬痕,咬痕深,说明蜂多了,咬痕浅,说明蜂少了,必须调整蜂的数量,以与花的数量相匹配。工人观察的各种数据都要输入电脑,进行大数据分析,以采取相应的生产措施。”一名技术工人详细地介绍。技术人员还会定期查看虫害监测板上虫子的种类、数量,推断什么时间可能出现什么病虫害,提前采取物理预防措施,一旦出现虫害,会引入害虫天敌进行防治,物理、生物防控方法被用到极致。
林春元说,运用工业化思维,引进世界前沿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大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积极探索创新,开启了德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代。
(杨德林邓静任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