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小奖”激发大自觉 崇德向善成风景
浙江德清“民间设奖”20年,身边的榜样“成风化人”
文章字数:1549
  马福建还记得1997年元旦,镇子上那场咚咚锵锵的锣鼓与噼噼啪啪的鞭炮。那一天,在锣鼓和鞭炮声里,他颁发了村里的第一届“孝敬父母奖”。
  这个奖,是马福建自己设立的。这位浙江省德清县太平村的普通农民、农贸市场上摆海鲜摊子的小老板,在1997年掏了1万块钱出来,作为奖项基金,奖励那些由村民们投票选出、在孝敬老人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
  到今年,“孝敬父母奖”已颁发了20年,评选从村里扩展到了全县,已有88对夫妻获奖。20年来,受其启发,在浙江省德清县陆续出现了54个由普通百姓自己创设、自己评选、自己发奖的“草根道德奖”,奖项涵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保护环境、励志助学、医患和谐等方方面面。设奖人遍及全县12个镇(街道),获奖群众累计已超6000人。
   每个奖项的背后,都有一个来自百姓的愿望
  德清县的54个“草根道德奖”,设奖人身份各异,有农民、主妇、公务员、民企老板、外来务工人员……
  德清的“民间设奖第一人”马福建并不是什么富豪、大款。1997年设奖时,38岁的他每天清早3点就要起床,赶去市场批发海鲜,再回自己的摊子卖上一天。
  大概1996年秋天,有个老人在他的海鲜摊前逗留,对着一两块钱一斤的小黄鱼看了又看,问了几回价钱,但就是没买。过了两天,老人又来摊子前看。马福建跟他聊天,得知老人特别爱吃鱼,但三个子女都不给他钱,他只好到鱼摊前看鱼解馋。马福建送了两条鱼给老人,这事让他听了难过。
  “当时还看到有些老人晚年过得蛮凄凉,子女不孝顺,把他们推来推去,说一些让人伤心的话。”自己出钱,在村里设立“孝敬父母奖”的念头就是这么从马福建脑海里冒出来的。
  从第一个“孝敬父母奖”算起,德清县的54个“草根道德奖”,设奖人身份各异,有农民、主妇、公务员、民企老板、外来务工人员……但每个奖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无比平实的心愿。
  如县里第6个设立“草根道德奖”的钱素春,打小练就一身好水性,有“浪里小白条”的绰号。家住河边的她几十年先后救起过21个溺水者,但永难忘怀的是唯一那次救人失败的经历。
  那年,45岁的钱素春在腊月刺骨的河水中搜救一个投水青年,过程很不顺利,她向岸边围观的人群求助,却没有一人伸出援手。当钱素春花两个多小时把人捞上岸,年轻人已经救不回来了。
  听了马福建设奖的事,钱素春决定拿出打工攒下的5000元做基金,设一个“见义勇为奖”,她希望更多人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善良、诚信、爱国、孝敬父母、见义勇为……在54个“草根奖”的名号里,我们能看到老百姓对生活最质朴的向往和对道德最本真的追求。毕竟,又有谁不向往身处这些美好词汇所描述的世界?
  每个奖项的设立都激发了公民内心的道德力量
  “民间设奖”的获奖人是榜样,设奖人也是榜样,榜样和榜样又带动更多人向他们看齐
  “孝敬父母奖”颁发到第5届的时候,马福建发现村里的敬老氛围已大为改观。按最初的标准,可以说家家可奖了。用当时太平村村支书刘培根的话,“过去因为家庭矛盾需要村干部出面解决的事情现在都没有了,老人都夸自己的孩子孝顺。”
  马福建认为,变化来自榜样的力量。“其实奖金并不多,我们那里比较富裕,500块钱对老百姓没有多大意思,大家在乎的更多是一种荣誉感。”未来,他想将这个奖推广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
  “民间设奖”的获奖人是榜样,设奖人也是榜样,榜样和榜样又带动更多人向他们看齐。2014年,德清县漾北村村民孙杏松因为几十年热心农村文艺工作,组建文艺队,创作和演出大量贴近生活、受村民喜爱的节目,获评“乡土文化贡献奖”。今年,孙杏松自己也设了个奖——“民间文艺原创奖”。这种从获奖人到设奖人的接力转换,在德清并不鲜见。
  20年来,来自民间、奖金不多,也谈不上有多高权威性的“草根奖”,如缓缓泛开的水波,触动了越来越多的德清人。一批又一批民间道德楷模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内心向善的道德力量,也塑造着社会进步的软实力。(王京雪)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