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不用地膜,棉花也丰收
高产棉新技术彻底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难题
文章字数:810
  在新疆的中国工程院沙雅院士专家工作站试验田,50亩“无膜棉”试验田地里,一株株棉杆上挂满了白花花的棉朵,一派丰收的喜庆景象……经专家现场考察和测产,该示范田亩结棉铃数达7万多个,平均产量365公斤/亩以上,高产地块达400公斤/亩,高于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地膜棉。
  “无膜棉的成果不仅对解决当前棉花原棉污染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解决‘白色污染’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说。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除草、抑盐、保肥”等优点,还能提高作物单产20%~30%。但残留地膜回收率一直偏低,“白色革命”逐渐成为“白色污染”,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少使用或不使用地膜,成为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残膜污染还影响棉花生产和原棉质量,尤其对机械化采收的棉花品质有很大影响。”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说。于是,地膜降解和残膜回收等已成为当前农业科技的重要研究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喻树迅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联合试验,并依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率先开展早熟、抗旱、耐盐碱的无膜棉新品种筛选,培育出早熟抗盐新品系“中棉619”,研发集成了一系列配套生产技术,并通过在阿克苏、巴州等南疆多地近五年的试验和示范,实现了南疆棉花的无膜种植。该新品种和技术为彻底解决棉田残膜污染开发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途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唐华俊说,下一步,需要针对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加重、农田残膜污染加剧、机械化程度低等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为依托,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新疆与中亚地区同属干旱半干旱绿洲农业生态区,新疆农业的技术和成果还可直接推广应用到中亚各国。西部农业中心的建立不但助力西部尤其是新疆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会成为辐射和提升中亚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新引擎。(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