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产业在我国的食品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近年来,我国鸭业行情低迷,种鸭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众多小型养殖场经济上不堪重负,已经停产或倒闭;而中等以上规模养殖场也不知所措,被动地等待行情高峰的到来。
在当前形势下,肉鸭产业该如何突破自我呢?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
养鸭风险加大经营者需谨慎
侯水生告诉记者,鸭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但近年来,鸭业在发展上却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鸭工作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祖代鸭存栏3700个单元,养殖业亏损严重;受H7N9流感影响,2014年,这一数值有所降低;2015年,该数值进一步降低;到了2016年,养鸭业赢利,祖代鸭又回升,年底存栏3400个单元,2016年祖代较2013年下降20%左右。但是,下降幅度不足以提升鸭肉的市场价格。
其次,当前肉鸭养殖风险越来越大。一是市场价格的风险。除了产能过剩的原因外,产品同质化严重、食品加工不足等原因促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使得养殖企业举步维艰。二是品种风险的问题。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如烤鸭需要皮质率高的品种、板鸭需要皮质率低的品种,不同食品需要不同的品种提供保障,企业若不能提高多元化的品种,利益就难以保证。三是疫病防控方面的风险。
突破瓶颈的发力点
未来,养殖场(户)要想赢利,产业要想得到突破,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首先是饲养方式方面。养殖场(户)必须通过先进的饲养方式做好环境控制,比如可以采用标准化的网上饲养技术、生物发酵床技术等提高肉鸭的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同时也能大幅度降低发病率,降低环境控制的难度。
再次是在饲料的营养方面。养殖场(户)完全可以通过饲料的配置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降低对外排放。
最后是在排泄物的处理方面。“这方面最关键的是要实现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体系内的专家也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排泄物堆肥的方式、有机肥的加工等都已经有了较好的样本,有待进一步推广。”侯水生如是说。(据《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