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史上最全面”农药新规漏掉了什么?
农药落地“最后一公里”之际,让使用者成了“漏网之鱼”
文章字数:1096
  新制定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个配套规章已于8月1日起实施。“一条例+五配套”能否成为我国农药管理史上最严、最全新规?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将给农药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包括:新规提高了农药企业登记“门槛”,对企业研发提出了要求,可能造成行业洗牌……
  最重要的农药使用者成“漏网之鱼”
  将农药的生产、流通、销售串起来并交付农业部门监管是新规的一大看点,在行业人士看来,改变农药管理“九龙治水”的现状,改由一家管理当然很好,但这个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消费者”恰恰漏掉了。
  只有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农药才会“有所作为”。有专家表示,一些农村,如果农民看到说明书上写着,每亩地用两三克,常常会掂量一下,觉得太少了,就自顾自地多加点。如果说明书要求早晨7点到9点用药,也很少有人会遵守说明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检测发现会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新规规定了一旦发生药残事故,要追求使用者责任,甚至上升到入刑层面。但发生这种事故的几率毕竟是少的,大部分时候药残可能不知不觉的发生,短时期对人体也没有什么明显危害。”专家指出,新规对使用者的无奈之处,还是要对农民做好农药科普工作。
  每一款农药的面世都是“万里挑一”
  新规取消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临时登记,明确在我国生产和向我国出口的农药需申请登记,这势必会引起农药行业洗牌。
  “除了业内的人,可能少有人会知道现在中国市场上卖的农药,很少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生产的农药品种近三百个,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可能只有三十个左右,市场上的农药,几乎都是国外公司的创制产品或专利过期产品,我们应该结合本土特点,把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原创药带来超额利润,但为什么我们难以产出自己的原创药?
  “一个原创农药从灵感到形成产品要经过漫长的研发期,十年甚至几十年,且科研投入动辄几亿美元。对国内的企业来说,这种高投入、高风险难以承受。”业内人士坦言。
  当仿制成为“捷径”,企业更没有意愿和能力投入研发;越不研发就越想走“捷径”,恶性循环之下使得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差。而此次新规对药企门槛的重新设定无疑倒逼企业下定决心走科研之路,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圈子。
  将工商、质检、工信部剥离的职能移交农业部门,看似美好,实际上还涉及到后者如何“接住”的问题。
  之前农药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工信部负责农药生产企业的核准管理,农业部门负责农药的登记、经营和使用监管,质检总局负责农药生产的许可和农药质量标准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农药流通监管等。“对农业部门来说,农药的生产、流通等环节监管并不熟悉,但新规一旦颁布就要承担管理职责,如何无缝接管,考验着部门的能力。”业内人士说。(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