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从底层百姓的碗中物到现代消费的新宠儿
小杂粮“摇身三变”
文章字数:998
  从充饥走向养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杂粮依旧只是作为主食以外的充饥物而存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说,当时天灾人祸、粮食匮乏,城镇居民的粮食供给是定人定量,南方地区主要供应大米,北方主要是小麦面粉,也就是所说的细粮。细粮不足时,搭配着供应一些其他粮食,如小米、高粱、燕麦等,还有各种豆类,称为粗粮,也就是杂粮。
  品种多,功效全,一旦贴上“养生”的标签,不仅昔日里的“小米粥、黄窝头”逐渐成为百姓养生的首选,而且千姿百态的杂粮食品被搬进超市,品牌不一的杂粮专卖店也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
  从小众走向大众
  大和恒粮店是北京的老字号,开业于1919年,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前卖白面,也搭配着卖各种杂粮,现在杂粮已有凌驾于主粮之上的趋势。“前些年大米、面粉是销售主体,近几年,原本不起眼的杂粮异军突起,绿豆、红豆、小米卖得最好,燕麦、荞麦等销售也不错。”粮店售货员温勇说,前来选购杂粮的消费者,挑品种,也挑包装,很多人购买是为了送礼。精包装、礼盒包装的杂粮占据了粮店一整面墙。
  购买群体也在变化,年轻人正慢慢成为杂粮消费的主要群体。“和中老年人相比,他们更有目的性,知道什么季节该买什么杂粮,哪几种杂粮搭配食用更好,夏天青睐用绿豆清热去火,冬天就拿白豆暖胃补肾。”温勇笑言,常年和顾客打交道,自己也快成了杂粮养生专家。
  从“粗鄙”走向精致
  据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华联超市里做杂粮面点的李师傅介绍,按照传统工艺做出来的杂粮食品,卖相不美,口感粗糙,难以被吃惯细粮的人接受。为此,他在杂粮食品的口感、外形上花费心思,改变各种用料的搭配比例,做出小猪、玫瑰花等不同造型,“小孩子看着都嘴馋”。
  把紫薯做成馒头,荞麦拌成凉粉,燕麦熬成粥,杂粮改头换面,销售者想尽各种办法将杂粮食品送进老百姓的口中。在杂粮加工上,一些企业走到了更前面。比如,五谷磨房的杂粮养生粉,燕之坊的营养膳食及维维集团推出的红豆豆奶、谷动燕麦等谷物饮料。
  “目前在国内市场,杂粮加工主要以简单包装的初加工和把杂粮磨成粉,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生产各种面食制品的深加工为主,把杂粮做成饮品、保健产品和方便食品的精深加工还是太少,这将成为今后杂粮加工的方向。”郑州万家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杂粮制品研发、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总经理张子成说,随着消费者健康理念的变化,未来的杂粮消费将会不断增加,市场空间会逐步扩大,杂粮食品也会随之更加多元与精致。(新农)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