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大黑的有机黑米,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30多个省市,最远还卖到了澳大利亚。每天光订单就有200多单,做促销活动时每天订单最多达到4000单!”陕西洋县双亚公司电商经理马登亮自豪地说。
像双亚公司一样,洋县个体电商张文伟在网上销售拐枣、山茱萸等本地特产,年发货23000单,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个体电商张莉主推的“黑米妈妈”系列产品,年发货量达8000单,销售额超100万元。黑米妈妈、陶盛土鸡蛋、秦汉美农有机食品馆、秋水茶社……仅仅两年时间,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不仅让这些不同以往的“商家”有了赚头,也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
因势利导,高调融入互联网+大潮
洋县电商发展起步始于2015年。2015年,洋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项目机遇,积极部署,紧跟潮流,率先在全市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战略。该县成立了专门的电商管理机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还设立了500万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
目前,洋县有机产品交易平台已建成运营。全县注册企业及个体电商64家,微商超过2000家,发展周大黑电子商务、鹮宝实业、朱鹮湖电子商务、食大山秦岭生态农场、汉味珍等9家知名电商企业,有乐村淘、淘实惠、村掌柜、邮掌柜和掌合天下5个电商运营中心在本地落地,并向镇村延伸。上线产品近百种,畅销产品以有机黑米、五彩米、菜籽油、红薯产品、野生猕猴桃、土蜂蜜、土鸡蛋和本地中药材为主,网店到访人次超3000万。个人和商户共入驻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国美、一号店等14个电商平台。
2016年全县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亿元,2016年6月,洋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据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全省农村电商网络零售交易指数洋县位居陕南第一,全省第九。
破题创新,寻求下行上行最佳交点
2015年,洋县成功通过了国家认监委“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评审,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有机第一县”,认证有机产品共13大类72个品种。
良好的生态和品牌优势成为发展电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该县创新思路,把电子商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以脱贫增收为核心,在整个精准扶贫工作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6年,洋县出台政策,把60个贫困村作为电商脱贫试点,实施电商扶贫支持计划,为试点村建设村级服务站及网点,建设经费由县财政和包扶单位解决,网站运营由驻村第一书记负责,同时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自己创办网站,销售农副产品。推荐县内六家知名电商企业为试点村提供技术指导。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严格按照有机产品标准生产农副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增加了收入,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有机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实惠。
为打通农村电商的物流通道,该县与汉中邮政签订了农村电商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加强协作和资源整合,有效降低线上线下物流成本,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合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
随着该县电商规模逐渐增大,电商发展不再是“小打小闹”,规模难以进一步加大、品牌驳杂、知名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发展的瓶颈摆在了电商人面前。
该县电商办注册了“七只朱鹮”系列商标,积极整合县域农产品资源,走出一条品牌整合之路。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富余资源,构建电商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分别建成200平方米的线下体验馆、可容纳120人,面积200平方米的培训孵化中心和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
下一步,该县决定以有机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为重点,规划配套建设洋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洋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引入代运营、咨询等服务商,一站式提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整合现有电商和实体企业的物流渠道,建设18个镇办物流配送服务站和240个村级配送点。还将开展从业人员扫盲、扶贫、提升、进阶四级培训,全方位增强电子商务发展后劲。(刘颖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