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强 崔建波 本报记者 康军
在陕西宁强县大山深处的巴山镇,有一位从贵州省安顺远嫁而来的媳妇,凭着自己精湛的酿酒手艺,不仅让自家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的乡亲一起致富,她就是罗梅。
面对贫困,重操酿酒业
2012年,罗梅嫁进了巴山镇石坝子村,这是一家条件艰苦、积贫积弱的普通农家,三间小平房坐落在川陕过境道旁边,与周围气派、光亮的民居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小长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从嫁进石坝子村的那天起,她就精心照顾腿残的公公和视力模糊的婆婆。后来,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身体的各种病痛,让她也成为了家庭的累赘,尽管丈夫苦苦强撑,但也只能是勉强维持。
2016年初,经过民主评议,罗梅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梅思前想后,决定重操娘家时的旧业,原来她娘家连续三代从事酿酒业,罗梅自小受到浸染,掌握着深厚的酿酒技术。
经过全家上下的商量讨论后,全家人都支持罗梅大胆一试。可是,起步资金从何而来?接下来一个多月,罗梅借遍了亲朋好友,也未能筹措到一分钱,对于一个毫无偿还能力的家庭来说,有谁敢相信她一定能成功呢?
扶贫贷款,助事业发展壮大
情急之下,罗梅找到了当地政府,在多方协调的基础上,信用社在综合权衡了罗梅能否靠酿酒发展致富的能力后,同意贷给3万元有息贷款。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发展,罗梅找到了自信,果子酒、高粱酒、玉米酒等各种酒品,以其独特的包装,产品供不应求。不久,在镇扶贫办干部的动员下,罗梅再一次鼓足勇气,顺利地拿到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解救了周转资金不足问题。
2016年底,罗梅在算清了支出账后,告诉镇扶贫办干部,净收入达9万元。不久,她正式为自己苦苦经营的酿酒坊更名为“清泉酿酒坊”。
罗梅说,这既是提醒自己要诚信经营,不能掺杂掺假,也是告诫自己不能忘了曾经伸出援手的人。的确,在市场上,当玉米收售价格稳定在0.8元时,罗梅将收售贫困户家庭玉米却给出了1元,酿酒后的酒糟,罗梅也大方的送给周围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养猪,解决了他们饲养饲料不足的问题。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罗梅说:“我准备再贷20万元,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将为周围贫困群众提供的就业岗位从目前的60多个突破到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