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良种联合攻关:打开新品种选育突破口
文章字数:1079
  近日,农业部在中国农科院召开2017年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部署会,农业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围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四种作物品种选育的新一轮战斗,吹响了号角。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良种联合攻关是引领带动我国新品种选育工作的突破口。
  供给侧改革 品种先行
  “要形成合理的种业企业布局,大小作物兼顾,推动我国种业全覆盖,充分发挥耕地潜力。”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报告中建议,还要建立前瞻性计划,围绕各类作物全面杂种化开展全国攻关,保障种业知识产权,形成中国的种业特长。
  通过推进良种联合攻关,改“单兵作战”为“集团攻坚”,加快选育一批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突破性新品种,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品种支撑。
  抢占科技制高点 提升竞争力
  我国种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研究弱,企业实力不强,还没有形成种业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形成了代际差距。
  “现在已经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国际上大公司与大公司合并成超大公司,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内竞争的态势已经构建。”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良种联合攻关可以突出种子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种业创新链的优势资源,推动科研单位育种人才、技术、种质等优势资源向企业流动,加快建立商业化育种新体系、新机制,加快突破性品种培育,做强做大民族种业,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探索育种新模式新机制
  我国种业市场化时间还不长,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按部就班”发展的空间极其有限。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开展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育种新模式”——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专家委员会为指导、联合体为依托,种质发掘、分子检测、商业化育种、新品种测试四大平台为支撑,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实现育种理论创新、品种突破、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各方“共赢”。
  联合攻关以系统化的理念和手段,改造我国种业科研体系、机制,较好解决了种业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大大提高了科研育种效率。同时,还催生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业科研新机制:产业牵引机制,根据产业需求确定种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工作措施;成果评价机制,推行同业专家评价与市场主体评价相结合;多元投入机制,基础研究由国家持续稳定投入保障,商业化育种与应用研发主要由企业投入,国家给予后补助;利益共享机制,实行成果有条件共享、收益按比例分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科技成果股权激励。(王澎)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