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产品到旅游地商品、从地域特产到知名品牌,一条条鲜明的转型升级之路,映射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以旅促农”的产业新局
农产品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营销变局正随着旅游业的壮大而悄然发生。“推进农旅融合能有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产生几何级的增长能量,实现农业产业的革命性转变,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丽水山耕”应运而生。这个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实行农业企业子品牌严格准入和农产品溯源监管,通过科技手段确保产品的绿色生态安全,消费者只要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直观了解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有效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以农兴旅”的乘数效应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多年从事缙云黄茶销售的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加入“丽水山耕”品牌以来,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
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兴盛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去年7月,以茶闻名的三溪乡首次推出了“勇士漂流”项目,令100余名当地村民获得了在家门口成功创业的机会。如今,三溪乡正致力于将黄茶精品园打造为示范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发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更多茶农吃上“旅游饭”。
“农旅融合”的广阔视野
农旅融合的过程中,丽水致力于培养农产品旅游商品生产主体,实施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提高农产品旅游地商品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产品旅游地商品创新创意开发,健全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体系,打造更具含金量的‘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
这样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丽水山耕”的美誉度根植于生态精品农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令企业与农民结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满足了旅游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签订合同、分级分类、保底收购则为广大农户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促进了丽水“三农”经济的繁荣蓬勃。(崔璀)
甘肃宁县:助农实现“绿旅融合”
本报庆阳讯(记者李晓光通讯员石颢胡兴怀)“县上的农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给合作社确定的‘路线图’和具体实践步骤,让我们没走弯路。”日前,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樊湾村村民、永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樊永旺告诉记者。樊永旺是个位思路灵活、敢闯敢干的职业农民,通过带领210户果园社员户精心经营1100亩县级“千亩有机生态富士苹果观光自摘园”,摘掉穷帽,走上富路,为全县果农趟出了打“生态牌”,务“绿色果”,赚“旅游钱”的富裕之路。
近年来,宁县将农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实施与脱贫攻坚行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按照渠、路、林、田综合配套标准,营造农田防护林650亩,改造中低产田15.68万亩,建成高标农田1.58万亩,引进、试验、推广脱毒马铃薯、矮化苹果、瓜菜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三沼综合利用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现代果园、蔬菜园、生态畜禽养殖园的示范带动,使2.12万户农民依托发展有机生态富士苹果等有机生态农产品脱贫致富。
在此基础上,宁县把乡村旅游和特色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融合实施,扶持海升集团、大禹公司、垣泰科技、陇牛乳业、永旺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起九龙川、城北川等川区百亩设施果蔬观光自摘园、湘乐镇樊湾村千亩有机生态富士苹果观光自摘园、米桥镇红星村有机高原蔬菜自摘园等特色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园,通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观光自摘示范园+电商平台+规模经营户”示范带动模式,助推了全县特色生态高效农农产品经过走“绿旅”融合之路,成功实现了由“务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