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两年多来湖北十堰反季草莓种植达2000亩;一场草莓节销售近20万元
火热草莓经济引发的冷思考
文章字数:1687
    资料图片

    连日来,记者多方采访得知,两年多来湖北十堰反季草莓种植几乎从零一下子发展到近2000亩,不少农户纷纷改种草莓。在大家看来利润空间很大的草莓经济,是否能长久?如何让草莓采摘市场一直火热下去?
    一场规模不大的草莓节,农户卖了近20万元
    近日,郧阳区柳陂新集镇举办的首届花灯草莓节吸引上千市民来此游玩。活动现场,人们观赏花灯表演的同时,纷纷在草莓摊前购买草莓。
    “40元一斤,价格虽然不算低,但一家人买上一小筐也就100元左右。”受访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当天草莓销售非常火,工人在大棚内采摘跟不上销售。”提起当日火爆场景,活动组织者也是草莓种植户段小波说,“草莓节当天卖了300多斤草莓,营业额有1万多元。”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荷花山庄股东之一董方虎。“当天卖了900多斤草莓,挣了3万多元,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多举办、多支持。”董方虎说。
    据柳陂镇政府统计,当日参加草莓节的草莓种植户有7家,现场卖掉草莓近3000斤,营业额近20万元。
    两年多时间,十堰反季草莓发展到2000亩
    今年49岁的狄永虎是柳陂镇人,2016年看到浙江、江西等地的外地人在附近租地种草莓,一年能挣不少钱,他便将原来种植蔬菜的5亩地改种反季大棚草莓。“今年预计5亩草莓的毛收入是10万元,净收入有5万元。”狄永虎说,经过一年摸索,明年争取将毛利润增长到20万元,同时还要适当扩大规模。
    董方虎告诉记者,去年他和另外两人在垭子村流转了200亩土地,看到草莓采摘红火,便种了50亩草莓,共投资60多万元。“目前进大棚采摘的价格为40元一斤,门票每人另外收30元。”董方虎说,预计今年草莓能卖到80万元,因为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大,所以盈利不大,明年投入资金降低,加上附加的农家乐餐饮,利润空间将增大。
    “目前,百亩以上草莓种植基地就有10家,十堰种植反季草莓约有2000亩。”十堰市蔬菜办项目管理科科长王永重表示,六七年前,仅张湾有少数农户种植一两亩规模的反季草莓,近两三年来,十堰反季草莓种植飞速发展。
    红火草莓市场是否真正“暴利”
    “看到大伙都在种,我今年也种了一亩反季大棚草莓。”住在柳陂镇挖断岗村的朱女士说,因为不少农户觉得利润大,有钱可赚,所以纷纷改种草莓。采访中记者发现,近一两年像朱女士这样的农户还有不少。草莓采摘真有如此“暴利”吗?长此以往,草莓产业能否持久良性发展?
    “2016年第一年搞时,大棚改造、土壤改良、人工费等加起来投资了300多万元,一年的草莓也就卖到100多万元,所以是亏本的。”从事农业十多年的王建伟坦言,如果想把草莓采摘作为长期发展的产业来做,投资是很大的,前一两年基本是赚不到钱的。
    十堰市一家农业公司技术员彭钰是90后,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等外企从事农业技术相关工作多年。在他看来,“盲目跟风种草莓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竞争,致使一些小规模的种植户因为种植成本和销售价格过低被淘汰。”彭钰表示,草莓属于不耐贮藏和运输的水果,加上用工成本增长等方面影响,都会制约草莓的大规模种植发展。
    “如果想长期从事草莓种植,必须注重品质,切勿盲目跟风、寻求短期利益。”王建伟说,目前他正和柳陂几家草莓种植规模较大的负责人商量,成立草莓种植协会,让柳陂镇乃至整个十堰的反季草莓长期、健康、优质发展下去。
    打造优质草莓树立品牌,方能长期发展
    “草莓种植一旦饱和,品质肯定是市民首选。”王永重说,种植户要想将草莓产业长期做下去,必须确保草莓口感好、安全、无公害,同时要掌握熟练的种植技术,应对不同的气候变化,做到差异化发展,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
    在柳陂卧龙草莓采摘园,记者看到不少游客在荡秋千、玩蹦床。王建伟表示,目前采摘园除了建农家乐、游乐园,展览出售花卉、盆栽,还将制作草莓冰激凌、草莓酱、草莓饼干、草莓酒、草莓干等附加产品。
    彭钰认为,在目前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草莓产业也需要做好各种应对,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应当与其它产业相融合发展。这其中包括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草莓品质;在草莓因大量上市价格过低时,采取深加工方式,控制成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等,降低因草莓种植和销售而产生的风险和成本,完善和丰富整个产业链,使得整个草莓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据《十堰晚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