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辉 唐生辉
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举办期间,由农业科技报社牵头组织,联合国内100多家媒体发起成立“中国杨凌农高会媒体助农扶贫联盟”,启动了媒体助农扶贫公益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并被写入《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果公告》。据了解,该活动旨在积极响应国家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依托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优势,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农民买难卖难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集聚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主动参与我国广大农村扶贫事业。笔者为媒体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的这一做法叫好!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作为党的新闻媒体,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服务大局,切实为助力脱贫攻坚鼓劲加油,是摆在各级媒体面前的一道答题、一份责任。
笔者认为,首先,媒体要为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媒体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明确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学深学透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做到精准宣传报道。要策划、组织实施好脱贫攻坚主题宣传,深入挖掘总结各地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新报道手法,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脱贫攻坚作品,以此扩大社会影响力,让精准脱贫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其次,媒体要牵线搭桥,发挥“舆论扶贫”功能。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存在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现象,加之由于生产者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产品时常出现卖难问题,阻碍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媒体要把报道的触角伸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积极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飞”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媒体要通过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大信息服务力度、联合开展公益宣传、搭建帮扶平台等途径,形成“舆论扶贫”的合力。
再次,媒体要打破传统报道手法,创新“精神扶贫”方式。扶贫先扶志。但要对贫困群众“扶志”很不容易。贫困群众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平时看书看报较少,如果采用常规宣传手段,媒体就很难与困难群众形成良好互动,就很难在宣传上取得成效。怎么办?这就需要媒体创新“精神扶贫”的报道手段,运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精准扶贫,用身边的典型让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树立贫困户脱贫信心,进而提高“精神扶贫”的效果,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最后,媒体要引导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扶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媒体要主动发挥资源优势,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的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媒体应在这场事关国家战略的战役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为助力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有力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