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我国苹果产业未来如何发展
专家认为品牌化、规模化、科学化是必经之路
文章字数:1899

    本报记者 申昕光
    2016年,我国苹果再一次迎来大丰收,全国苹果总产量达4300万吨,占全世界苹果总产量的55%,然而,果农并没有因为苹果丰产而丰收。从2014年至今,苹果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导致许多果农不知该何去何从?为此,12月2日,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征兵。 

    质量差异促成苹果品牌化
    “根据我国目前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规律,品牌化将成为苹果产业未来十年内的整体发展趋势。”王征兵表示,如今我国苹果种植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年年丰产不成问题,但由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方不属于苹果的优生区,苹果生产主要依赖几大苹果主产区,造成我国苹果品质出现明显的差异性。
    品质有优劣,价格就有高低。王征兵认为,“果贱伤农”的现象在促使我国苹果产业向品牌化过渡。“全国这么多地方在种苹果,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让果农知道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苹果。一个被消费者认可和推崇的苹果品牌一旦出现,所具备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为大家都会去模仿。”王征兵认为,苹果品牌化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未来3到5年内就可以初现端倪。
 
    市场需求加速种植规模化
    “这些年我经常在农村跑,我发现农村种植苹果有个通病,那就是小规模种植。”王征兵说,小规模种植意味着果农不会投入全部的金钱和精力去管理,进而导致苹果产量低、质量差。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由于种植面积小,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收入差别不大,或者说还没大到让管理者心动,这样一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可以把精力花在别的事情上。“这两年有很多地方苹果销售情况不好,但也有卖得好、卖得快的,不难发现,出现‘卖难’的大多都是非规模化种植地区。”王征兵告诉记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散户种苹果越来越难卖,变相逼着果农进行规模化种植。
 
    过剩产能倒逼营销科学化
    “过去我们总讲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不行了,要卖好苹果必须要重视营销。”王征兵表示,目前果农卖苹果主要靠客商上门收购,这是由于观念滞后造成的。过去短缺经济时代,苹果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而现在逐步进入过剩经济时代,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筹谋苹果的营销。
    但果农不会营销怎么办?王征兵认为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要么,果农积极主动地去参加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班,提高自身营销水平;要么,果农抱团组建苹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聘请营销专业人才。王征兵表示,这两个办法都要花钱,如果果农舍得在营销上花钱,这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更新和理念进步。 

    链接 行情低迷催生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将是苹果生产的主旋律。通过对近年市场的观察,笔者发现苹果中的精品果始终保持着畅销的势头,而难卖主要出现在普通果方面,这充分说明我国苹果生产中精品果数量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短缺即为商机,这预示着苹果生产的精品化时代已经来临。生产中应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苹果品质,促进苹果生产效益提升为目标。
    买方市场已形成,苹果“卖难”将呈现新常态。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发展,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而多年来市场磨合出的产销平衡点为3000万亩,现阶段我国大约有1000万亩苹果园呈现超量发展态势。由于苹果从种植到投产需3~5年,因此,根据以往规律,“卖难”现象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会持续3~5年,只有当种植面积调减到接近产销平衡点时,苹果的销售形势才会好转,而种植面积的调减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可以预计在未来3~5年内,“卖难”将是苹果销售的新常态。
    销售方向由内销向外销转变。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周边有东南亚、俄罗斯、中东等潜在的大市场,由于以往我国所产的苹果国内基本上可以消化掉,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下的功夫是不够的,现阶段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开拓国际市场显得尤为迫切。各苹果产区应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与沿线地区和国家对接,抓好苹果推介宣传工作。
    销售方式由以物流为主向物流与电商并进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电商的兴起,网络销售已成为苹果销售的最新方式之一。但网络销售物流费太高,销售成本太大,其普及受到限制。但可喜地看到,我国苹果销售方式正在由物流为主的方式向物流与网络销售并进的方式转变,网络销售在苹果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已成为苹果销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化果园及非适生区所栽果园应积极应对苹果产业调整的大潮,另寻出路。在我国现有的苹果园中,有相当一部分上世纪80~90年代甚至以前建的苹果园,由于这部分苹果园普遍存在栽培品种老化、树龄老化现象,果园已难以卖钱,成为生产者的“鸡肋”,另有相当一部分果园栽植在次适生区,这部分果园所产果实品质不高,先天性不足,很难生产出优质苹果,因而这两类果园应率先退出苹果生产行列,另寻出路。(王田利)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