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国内牛肉遇不够吃不够好瓶颈
专家建议,差异化发展肉牛牦牛产业
文章字数:940
    国内牛肉产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不够吃”困扰着中国牛肉市场。为了支持肉牛牦牛产业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但市场的发展折射出来许多问题,一些企业发展遭遇瓶颈,肉牛牦牛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提出要差异化发展肉牛牦牛产业,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促进牛肉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发展态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牛肉缺口会越来越大
    目前,肉牛和牦牛存栏在500头以上的可以称为大型生产企业,此类企业全国近2000家。除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四省相对少一些之外,其余省(市、自治区)都是几十家或上百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牦牛则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地区。
    受中国土地资源制约,在现有的资源配置以及自身的产业规律下,肉牛相对比较分散。“不光大企业分散,就连养牛的农户也分散,所以是‘小群体大规模’。”曹兵海说。
    “国内牛肉有很大的缺口。我们预测,越往后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对生产造成的压力非常大。”曹兵海表示。这样的缺口使得我国牛肉出口量并不大。2010年之前,出口和进口基本上维持平衡;2010年之后,出口下降,进口增加。从2010年开始,进口牛肉量每年翻一番。
  “姹紫嫣红”保持差异才更好
    既要面临国外牛肉进口的压力,国内企业同行也因为基数比较大,大都还在整体低水平的层次上互相“残杀”竞争。“因此,我们提出今后肉牛牦牛产业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曹兵海指出。
    “保持当地特点,再根据牛种、企业情况、人们消费嗜好等,产生‘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牛肉,这样容易使企业品牌化、差异化生产。”曹兵海进一步介绍说,跟国外和国内同行都形成差距,就把竞价权尽量掌握在生产者自己手里,反过来拉动产业发展,“这是今后一个大的工作思路”。
    目前,不但普通牛肉供应紧缺,而且中国人的口味比以前“刁”了,愿意吃品质更好、适合自己口味的牛肉。“所以,像以前一样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产落后于消费需求,体现在产量、花样、质量和特色上,因此新的产业结构出现了。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可用一句话来总结,也就是,以前是怎样养牛才能挣钱,现在乃至今后,是要想挣钱该怎样养牛,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点。”曹兵海表示。(据《中国科学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