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扎根麦田半世纪不忘初心育良种
——记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
文章字数:960
在新品种试验田,赵瑜给学生介绍小麦的长势及品质情况

    ■本报记者 陆敏
    皮肤黝黑、身材瘦小、两鬓斑白、衣着简朴,却精神矍铄、言谈得体,透着一股儒雅的学者气息,这是很多人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的第一印象。赵瑜先后培育出五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000多万亩,遍及黄淮海麦区。
    情系三农扎沃土
    赵瑜1935年出生在甘肃省永登县西部山区农村,家乡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让他内心填满了浓浓的悯农之情。他说:“儿时的记忆,是我后来从事农业科研的原始动力。”
    所以高考后完全可以报清华、北大的赵瑜,却毅然决定学农,以第一志愿考入农业高等学府——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陕西,选择了农业,选择了农村。
    潜心研究育五种
    赵瑜默默地坚守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豆村农场,无数次的下地,无数次的观察记载,无数次的“重复劳动”,只为培育出一个个能帮助农民群众致富的小麦品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历经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赵瑜先后育成“武农132”、“武农99”、“武农113”、“武农148”、“武农986”五个小麦品种,平均十年一个。这在小麦育种界是不多见的。
    “武农132”1968年培育成功,抗寒、抗旱、抗病、早熟、丰产,亩产水平300~350公斤;“武农99”上世纪70年代培育成功,亩产水平400~500公斤,在吸浆虫发生年份仍能增产20%以上……“特别是‘武农986’品质比较优良,蒸馒头、做面条、包饺子白亮有筋,味道好。”讲起自己这些姓“武”的“娃”,赵瑜滔滔不绝。
    退而不休献余热
   退休后的赵瑜,本可以放下一切,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然而,他痴心育种的脚步却并未停歇。
    在育种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赵瑜大胆创新育种方法,创造了按育种目标选好杂交组合、精益求精选择等“小投入高命中率”育种方法。不论酷暑严寒,还是风雨交加,他都会对育种材料进行细致地动态观察、精心呵护,这也是他育种成功的不二法门。从播种到收获,只要不外出,他每天都要习惯性地去试验地观察记载。每次外出回来,他扔下包就直奔试验地。遇到雨天,他就穿上雨鞋,在腿上缠上个化肥袋子,戴上草帽或打上雨伞下地。
    为使自己培育的小麦品种能快速推广,赵瑜把自己的经济利益置之度外,坚持不卖品种经营权。针对不同生态区域,他总是亲自挑选有一定实力、诚信度高的种子企业,委托它们自主独立经营,创新了独特的良种推广模式。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