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爱在麦田育金种
——记“三秦楷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王辉
文章字数:1490
    本报记者程立珍
    “小麦就是我的娃”。从事小麦遗传和育种研究43载,古稀之年的王辉从未缺席一次田间决选,毕生痴情育种,呕心沥血孕育新生命。“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位视小麦如儿女的老父亲倾其一生,把最好的自己贡献给了我国的小麦育种事业。从青春年少到染鬓霜华,王辉完美地诠释了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守”字,他成了一个痴迷的“麦田守望者”。
    一头扎进麦田“不能自拔”
    大学毕业后,王辉先后在部队农场和陕西眉县良种场锻炼,与小麦良种有了初次的接触。1973年9月,而立之年的他,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学院),跟随小麦育种领域一代大师赵洪章院士从事育种工作。
    那时的王辉意气风发,对小麦良种研究满腔热血,白天下地观察小麦长势,晚上回到办公室记录资料,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没有科研经费,他就从自己工资里抠,“私款公用”;没有农具,他就从亲戚朋友家借;没有助手,他就携妻女全家总动员,常年驻扎小麦育种试验战场。
    世上自有痴情人。师从赵洪璋院士时,王辉就坚定了“以田间地头为家,一心研究小麦育种”的信念,在试验田一待就是一整天,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无数的日子里,王辉总是三更睡、五更起,下到地里,风尘仆仆,挥汗如雨,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到了五月小麦扬花时节,他常常天没亮就出门,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一整天。小麦杂交过后,从关中到黄淮麦区,王辉深入各个试验点,一路察看小麦长势,往往一天吃不上一顿可口饭,一去就是个把月。
   翻滚的麦浪就是最美的风景
    选择了育种,也就选择了一条清苦而又漫长的路。一心扑在小麦育种上的王辉既没有寒暑假,也没有专门旅游过,关中麦田里翻滚的麦浪,是他看过的最好的风景。
    年轻的王辉,选择了小麦育种这份成功率仅有5%的艰辛事业,笃定了毕生为农民培育好麦种的志向。9月整地,10月播种,冬春田间观察,初夏授粉杂交,7月考种,8月规划。如此循环往复,王辉的青春在金色麦浪里闪耀流淌。
    秋冬春夏辗转,年复一年,麦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王辉痴痴地守望着他的麦田,花费整整18年时间,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早熟、越冬性强等优质特性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在育种上实现了多个负相关优良性状良好结合的突破,填补了陕西关中麦区和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品种的空缺,也是陕西省继“小偃6号”之后重振陕西小麦育种科研优势的新品种。
    育种家的希望总在下一个良种,对王辉来说,每一次播种与收获都是一次新的挑战。育种需要不断优中选优,一个良种从杂交到最终通过国审,任何环节都马虎不得,每一次试验都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继“西农979”之后,在大家无数次的翘首期盼之下,王辉又连续选育审定了“西农9871”、“西农9872”、“西农165”、“西农822”、“西农208”等多个小麦品种,他的梦想纷纷绽放。
   育种没有终点每天都是起点
    岁月叠垒着岁月,脚印复合着脚印。育种是王辉一生的挚爱,小麦是他最疼爱的娃,他用心热爱着土地。作为陕西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王辉对麦娃的感情是深沉而宽广的。在女儿王蓉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的形象是这样的:“一双老布鞋,一身中山装,头戴大草帽,满脸古铜色,十足一个非洲黑人……”
    “做育种的必须要能够吃苦,要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晒,全世界做育种的都一样,都是下地下地再下地,实验室里是育不出好品种的”。这是王辉教授经常给学生说的一句话,更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开始做科研,王辉教授默默无闻直到1991年第一个小麦品种西农84G6问世,期间经历了一无经费,二无品种,三无助手的艰难困苦,各种艰辛非常人所能忍受。但他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才得以育成十一个新品种,遍播黄淮麦区。在王辉教授看来,育种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事业,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