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寒潮,在树上“越冬”的晚熟柑橘就大量落果,快采收时,有的晚熟柑橘外表光鲜,里面却已干枯。近日,笔者从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获悉,这些多年来一度困扰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的难题,已被重庆市攻破,其技术已在全国晚熟柑橘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为果农增收204.7亿元。这一“晚熟柑橘落果和枯水的形成机制及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果,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庆市三峡库区秋冬无冻害,是世界晚熟柑橘的优势种植区。从2007年起,重庆市为避开与全国中熟产品“争锋”,大力发展晚熟柑橘。就在库区果农看到增收希望时,落果与枯水却成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为此,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国务院三建委以及重庆市拿出上亿元,由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专家牵头,集合了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对这些“瓶颈”进行项目攻关。随后几年内,由该市农技推广总站专家牵头的项目组,陆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研发出高新技术产品两项,其中被农业部列为主推技术的有两项,基本破解了落果与枯水这两大晚熟柑橘产业发展难题。
近日,受重庆市科委委托,由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十多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对这一项目进行了科学技术成果评价。
评价小组认为:该项目系统攻克了越冬柑橘落果枯水的瓶颈难题,使晚熟脐橙、杂柑等熟期延续至翌年2至6月,柠檬实现一年四季开花结果,最终实现了中国鲜食柑橘能周年成熟上市的产业发展夙愿,有效解决了柑橘季产销难题,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几年来,该项目成果陆续运用于重庆市和湖北、广西等地的晚熟柑橘产区,成效明显。目前,全国晚熟柑橘种植总面积达到269万亩,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大面积越冬落果率由2010年的30%~70%,降至现在的1%~5%;易枯水晚熟品种的果实枯水率由当时的3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5%以下,核心示范基地实现无枯水,果品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据统计,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累计推广1012万亩,帮助果农增收204.7亿元。(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