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下岗后,在县城开了家小吃店,主要经营米粉。由于她卖的米粉质量好、分量足,因而生意极好。
生意虽好,可是经营利润却很低,原因是顾客吃素粉的多,要菜粉的少,素粉利润低而菜粉利润高,小店的利润自然上不去。小吃店的常客蒙某是位文化商人,他发现刘丽在卖米粉时总是问顾客:“要什么粉?”而顾客的回答多是要素粉。于是,他建议刘丽多做几种“浇头”。要有牛肉的、猪肉的、叉烧的、猪脚的……不要问顾客要什么粉,而改问要什么菜。刘丽按他的建议去做了,结果大多数顾客在他“要什么菜”的征询声中选择了自己所需的菜粉。这样一来,小吃店的产销量同以前一样,但利润却提高了许多,从此,刘丽整天忙得乐呵呵的。(可信)
点评:做生意时讲话多了一点技巧,也就多了一样营销的利器,刘丽从不会“讲话”到会“讲话”,抓住了顾客的心理:有这么多菜,人家问要什么菜,如果说不要,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刘丽的问话把顾客推入了要菜粉的已定的前提下,获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