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陕西澄城——
科技支撑 让核桃产业“蜕变成蝶”
文章字数:1099
    本报记者 耿苏强
    7月12日,记者在陕西澄城县赵庄镇看到村民们顶着烈日,耐心地在果园里打理着被鸡蛋大缀满枝头的青核桃压弯了的枝条,生怕自己的“摇钱树”有任何的闪失。
    从顶端的零星结果到鸡蛋大的青果缀满枝头,从不闻不问到自觉操心,从单纯的生态效益到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得……赵庄镇农民核桃种植观念的变迁,是澄城县核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生存寻找产业发展出路
    1999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澄城县紧紧抓住核桃最佳适生区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区位和品质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规模。但面积大,效益低,群众没实惠,政府干着急,这是2012年以前澄城县核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澄城县科技局副局长王健说,政府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后农民增收的后续问题,让农民从核桃树上得到实惠,请了一支科技队伍在赵庄镇西沟村进行核桃高接换优,但成活率不足20%,而且是实生接穗接实生树,即使成活也没效益。
    一时间,群众怨声载道,说啥的都有。“见过柿子、板栗嫁接,哪里听说过核桃也可以嫁接?多少年就没见过的事!”“这是哄群众、害群众呢。”西沟村嫁接改造的失败,让当地政府想通过核桃嫁接改造提高产量和效益,帮助农民增收的想法落了空。
    “依靠退耕还林实生核桃建园的果农,只能眼看着碗口粗的树矗在哪儿,一个劲地往上蹿。十多年不见结果、没见效益的农民埋怨:“这哪是让人赚钱的果园,这就是不生钱的杨树林子!”王健回忆。
    大胆尝试成就多年产业梦
    2013年以来,澄城县针对沟坡台田地较多、十年九旱的实际,大胆尝试发展核桃产业。该县坚持生态、产业两手抓,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形成了县北沿黄龙山一线和县中环县城“U”形核桃林带。而今,一棵棵核桃树上挂满着核桃果,当地的产业发展路终见曙光。
    王健说,2013年,在渭南市科技部门的协调下,该县积极引进杨凌农科城人才和技术,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海就核桃提质增效和高接换优、穴贮肥水技术进行了技术合作。
    张海说,当年,澄城县退耕还林期间栽植的3万多亩核桃实生树急需高接换优,由于当地技术落后,品种老化等问题,成了制约当地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在这里示范核桃高接换优新技术,周边的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赶来了,大多数人是怀着看热闹来的,以往嫁接不活的阴影仍留存在农民的心头。”张海说,通过几年的试验,打响了当地核桃发展的头炮,不仅让群众心服口服,也因打破澄城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而坚定了澄城把核桃作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通过技术指导,张海和他的团队在赵庄镇建立了3000亩示范基地,研发出适合渭北地区旱坡地核桃园的降雨高效利用技术、省力化栽培模式,培训技术人员500名,目前使低产园亩产量提高了30%以上。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