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山东莱西
“古法农耕”小麦试验田获丰收
文章字数:788
    眼下,正值小麦成熟农忙季节。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兴隆屯村农民王志涛近日格外高兴,因为他的“古法农耕”试验田,迎来第二年高产期。6月7日,笔者在王志涛的百亩小麦试验田看到,即将成熟收获的小麦颗粒饱满。王志涛从3年前开始尝试“古法农耕”模式种植小麦获得成功,小麦不仅抗干旱能力增强,而且去年亩产达到了1500斤左右,获得了农业部专家的称赞。
    “这就是高产的小麦试验田,一共接近百亩的面积,抗旱能力和产量在青岛地区首屈一指。”6月7日,44岁的王志涛指着一片金黄色的小麦田兴奋地说,这片试验田是莱西市农业局和他共同开展的一个高产试验项目,在青岛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3年的试验,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目前正在进行产量稳定性测试。
    “高产小麦试验,其实就是回归了古人农耕的原始方法,向土地要品质。”王志涛说,古代种植农作物都是采用家养的动物粪便等有机肥,他养殖了400多头奶牛,养殖场的粪便,加上少量的有机肥料,正好可以供应百亩试验田所用。
    去年,百亩小麦试验田,经过农业专家的测算,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斤左右,这在青岛的小麦种植史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水平。根据今年的平均气温和环境变化等因素,预计今年的小麦亩产能达到1400多斤。
    “获得高产的秘诀有三,有机肥料、深耕保墒和麦种加量加密,三者缺一不可。”王志涛介绍说,奶牛产生的有机肥称为“过腹回田”,而这种农家肥所含的一种有机质,正是目前土地中所缺少的。这种有机质可以让小麦颗粒的密度更大,重量也会随之增加。以前农民习惯了同一种耕地的深度,造成了土层底部出现“硬块”隔层,不利小麦根系深扎吸养,更不利于保墒。他采用深耕模式,将长久以来土层中的硬块敲松,让大量水分保留其中,到了干旱天气,就可以有效保墒,让小麦比一般农作物显得更加耐旱。
    据了解,今年,王志涛的农场里又有50亩试验田被用作国家农业部高产测试点,这种“古法农耕”种植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吕文波)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