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农科记者果乡行10
让自然禀赋成为富民的优势产业
——陕西富县苹果产业发展走笔
文章字数:2307
打药

疏果

富县恒康高原绿色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青林,正在果库查验待发的贴字苹果。

    ■孙亮 本报记者 张小雄
    陕西富县,古称鄜州,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之称。富县位于黄土高原与渭北旱塬的交界地带,川塬相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富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栽植苹果,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富县按照“稳定面积、技术引领、示范辐射、强化销售、提升水平”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382”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大力普及推广良好农业苹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81”优果工程 让小苹果成为“金蛋蛋”
    鄜州五月,满目葱茏,生机盎然。春来春去,苹果花开花落,从春耕果园管理到果花飘香,又是一年疏果套袋的季节,当时记者在富县的交道塬上看到,到处都是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为此,记者就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富县进行了采访。
    走进富县寺仙镇的富县恒康高原绿色苹果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树势健壮、果实累累的苹果园。合作社负责人孙青林告诉记者,他作为家中独子,韩语专业毕业的他没能去成韩国,而是回到寺仙镇当了一名村官,巨大的落差并没有把他击倒,他随后试水网上销售,开微店、跑市场、发起成立大学生村官联盟……经过两年多努力,他和28户果农办起了富县恒康高原绿色苹果专业合作社。2016年,他还荣获了“延安青年五四奖章”。孙青林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只是富县年轻一代的苹果人,我们以后还有中年、老年,希望代代传承,只为把我们富县的苹果打造出更好的品质。”
    尝到了合作社甜头的还有当地果农孔新发,他情不自禁地笑着说,“我家的苹果一下树就入库了,价钱比市场价高出1~2毛钱,原来代办还要从每斤中抽走两毛钱,我们现在入社的果农就可以直接受益。”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富县模式’,让富县苹果走进了高端市场,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富县农业局局长贾宝森欣喜地说。
    在富县,覆盖了70%以上农户的合作社,不仅仅是农民自发联合起来的生产组织,更成为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农户监督的重要管理组织,更是富县紧抓果品质量,提质增效,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作业转变的缩影,这个拥有1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仔细想来,富县近10万果农的腰包明显鼓起来是从五年前开始的。那时,当地果农开始间伐果树,将农家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果园。短短的一两年时间,苹果亩产值从过去的几千元迅猛地增长到万元以上。
    成功的尝试,让他们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富县人将这片“新大陆”称作“381”优果工程,即每亩地留30颗果树,施8000斤农家肥,产值1万元。
    2013年,富县羊泉镇早潮塬村55岁的宋德志8亩果园收入24万元。凭借连续几年的好收成,他供出来了3个大学生,2009年,给儿子在陕西延安买了房,2011年,盖起了4间新居,2013年,买了越野车,2014年,给儿子结了婚……
    “村里都这样,我只是很普通的一家。”老宋笑着说。
    老宋的笑容,阐释了富县数万果农的幸福。
    “去年的苹果又获丰收,果农们也越来越富裕,在城里买了房,还购了车的果农也越来越多,这都要归功于苹果产业的兴旺发达。”富县县长王云祥对记者说。
    标准化的管理 让国人吃上国产好苹果
    2014年9月,富县获得国家认监委授牌,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主导、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县,为我国良好农业示范认证各阶段的评价标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通过建设农业投入品三级配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体系、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富县集聚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如今已经基本摸索出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让农业生产活动均有标准可依。以创建全国良好农业示范县为引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富县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36万亩苹果基地的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大幅度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作业,苹果的提质增效,让富县人尝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甜头,农产品的安全可追溯,让富县农业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让富县人意想不到的是,提质增效让苹果产业蕴藏的巨大潜能得以挖掘,换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喜悦。
    2014年,羊泉镇鹿首村果农杨昌元3.5亩果园卖了21万,创下了富县苹果销售史上的神话,神话背后是老杨的辛勤付出,农闲时间老杨自费去参观杨凌农高会,日常他也很注意积累科学管理知识,仅剪贴的报纸就有厚厚一沓。来自生产一线的老杨,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消息传出,他的果园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园”,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青睐。
    富县农业局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在富县每家果品专业合作社果园门口,都会有《农药使用指南》,明确地列出了苹果园严禁使用、限制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以及允许使用的杀螨剂、杀菌剂。合作社的每户成员,都有一本《苹果基地生产手册》,详细记录了果农应对季节性病虫害的操作方案,购药时间、购药渠道、提货时间、施药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合作社都要求果农严格按照良好农业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不合规范的不予收购。
    “政府+基地+企业(合作社)”的模式让富县苹果发展之路走得更宽、更远。这五年,富县认证良好农业规范生产基地25.5万亩,建起有机肥厂3个,果库32座,发展龙头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31个。
    “381”已然成为过去,“382”已经成为现实,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383”也将不会是神话。
    行走在世界最优苹果生产区之一的富县五指塬上,县委书记李志锋告诉记者,富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全符合,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让优良的自然禀赋真正成为富民的优势产业。”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