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文化创客:唤醒乡村文化资源
文章字数:2958

     

    编者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拼文化、拼创意的时代。创客文化的精髓是创新。文化创客“好幻想、爱折腾、有激情”,是我国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一个好的文化创意,往往能够推陈出新,点石成金,甚至化腐朽为神奇,把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唤醒,实现十倍百倍的增值效应。
 
   浙江浦江县有个“创客”主题庄园
    古老与现代深度融合
 
    浙江省浦江县新光村的灵岩古庄园,是一座百年老宅院。当年的建造者灵岩公是商业奇才,富甲一方。不久以前,一群年轻创客入驻了古庄园的廿玖间里大院,他们以创意装扮自己的小店,以O2O的形式经营手工艺品和当地农特产品,组织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和加油打气,成为浦江第一个旅游创客基地。古典与现代产生奇妙的吸引力:县内居民纷纷来此体验,开展亲子活动,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到周末,至少有三四批参观者到来。
    创客+电商,让古庄园更美好
    跟大城市相比,浦江缺资金、人才、理念,然而,小地方依然有很多创业的机会。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园的一家糕点铺子“石扁担”,已成为浦江当地有名的网销食品品牌。创始人于敏敏计划通过创客联盟的平台,将旅游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整合两者资源促进销量和知名度。
    “当岱造型”的其峰,毕业于财经大学,从小海边长大,自小对海与岩石有浓厚的情感和兴趣。正是因为对地质标本高度的热爱,机缘巧合,来到了廿玖间里创客园开设了地质科普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生物进化的科普知识平台。
    “米思耙”的胡贞,以自己这几年在电商圈的摸爬滚打的经验,开始一次转型。以七彩米筛耙为主,让客户带着家人现场体验制作整个过程,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产品,也可以购买成品,以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模式经营。
    浦江模式,让村民增收致富
    手工、食品、园艺……廿玖间里的创客们,虽没有高大上的工作室,作品却很接地气,都与市场息息相关。发起人陈青松是浦江青创联盟的负责人,他说,这个群体的创客,最大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经得起打磨,还有着可以被点燃的梦想。
    陈青松说,他最终的目标是整合旅游创客APP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体验中心,通过业态升级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据当地乡镇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要进一步挖掘本地文化,对接当地农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和拓展产业空间,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旅游局负责人说,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园是活化古村落,实现旅游富民的一种尝试。这里既是O2O的线下体验店,又是创客的文创场所,还是游客观光和购物中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互联网+创客”的浦江模式。(朱凤娟) 

    彝族女孩罗丽萍
    “原生态+时尚”让民族刺绣飞向世界
    彝族女孩罗丽萍中专毕业后,如愿留在昆明工作,成为山村里的骄傲。然而32岁时突然下岗,罗丽萍很快和朋友在少数民族地区帮妇女们开发原生态刺绣产品。她和非遗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蓉丽合作,创办工作室,并推出“小山丽”刺绣布艺品牌,涉及民族衣服、家居用品、布包产品等。凭借原生态与时尚元素的结合,“小山丽”及其延伸品牌“伊素田”在国内旅游商品市场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并拥有数十个成熟的产品销售代理商。
    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处在偏远地区,绣品最早是在当地售卖给游客,零散地到城市开办实体店销售,偶尔参加展览会接订单等,但总的销售渠道未打开,也没有确定的消费对象。随着信息化时代网络营销的迅猛发展,少数民族刺绣产品迎来了新的契机。罗丽萍、李蓉丽凭着有力的电商“翅膀”,让自己的品牌飞出云南,飞向世界。
    “最初,我们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等着代理商主动上门来找。不过2010年以后,我们逐渐感到即使你的酒再香,也要做推荐。”罗丽萍说。于是,李蓉丽和罗丽萍将目光投向了汹涌而来的电子商务大潮。“最开始进入电商,因为没有成功范例可参照,不论是网站上的图片效果,还是产品描述语言风格,都不是我们擅长的,结果很受打击。但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摸索,终于慢慢有了起色,我们的网店也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罗丽萍说,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咬牙坚持的毅力和恒心。
    如今,李蓉丽已分别在淘宝等电商网站,建立了批发和零售网站,并建立“小山丽”、“伊素田”两个品牌网站,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做生意,逐渐编织起一张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商营销网。截至目前,其网络销售额已占到总销售额的30%。公司年产值超过500万元,产品远销国外。(钱丽花) 
   
   山西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郭树林、王银凤夫妇
    创意让剪纸艺术焕新颜
    活在当代,手艺人不应避讳市场与商业这个话题。在许多传统手艺人看来,传统手工艺品如果只能躺在博物馆,生命力是极其有限的,有了商业与市场的支撑,传统才能够代代传承。山西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郭树林、王银凤夫妇,就在市场的启发下把剪纸玩出了新花样。现在,他们剪书法、书画、风景、人物……用笔墨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用剪刀同样能做到无往而不至。
    “窗花双喜那些传统剪纸以前只在红白喜事时才有需求,我们一直在琢磨怎么能让剪纸走进现代生活,就结合人物肖像、历史名画、书法艺术等进行了创新,现在的创意剪纸市场越来越大,山西剪纸艺术也焕发了新生。”郭树林说。
    齐白石《寿桃图》、沈铨《蜂猴图》、郎世宁《开泰图》……竟是剪出来的剪纸作品。郭树林、王银凤夫妇的这些名画剪纸作品中,光影层次清晰分明,甚至连动物身上的毛发也纤毫毕现。
    “现代剪纸不再是单纯地剪窗花剪双喜,还可以剪书法、书画、风景、人物,无不可剪,用笔墨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用剪刀同样能无往不至。”郭树林近几年尝试把剪纸和书法、绘画等艺术进行“嫁接”,创作出的许多作品在国际剪纸比赛中获大奖。用单线条在宣纸上白描出图样,再勾成双线条的剪纸图,然后分层染色、剪出图案、层层拓裱——王银凤透露,他们能剪出有7个颜色过渡的壶口瀑布和五台山,最多甚至有14层套色,达到与原作几乎无色差的程度,而且宣纸拓裱的效果更具立体感。
   
   评论
    创客,让乡村真正回到美丽

    创业大浪潮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不耀眼,曾是进城闯荡的打工族,曾是现代时尚的弄潮儿,如今却主动放弃北上广的安稳生活,重新回归农村;他们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要让农村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享受改革创新带来的机遇……尽管这将是一条崎岖而漫长的路,但他们已经在路上,迷茫而坚定。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被定名为“中国乡村创客”——努力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人。
    当前乡村,最缺的不是钱和物,而是人,特别是能够连接城市的乡村发展带头人。乡创虽不能彻底改变乡村,但会推动中国乡村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回归乡村”绝不是开历史的倒车,而是在工业中国阶段,学会如何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让创意之光照亮乡村前行之路,让文化成为乡村之路上的明灯,实现乡村的健康、富裕、文明、和谐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创新空间。无论是工商资本下乡,还是返乡创业,都需要符合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的“好点子”。但另一方面,有潜力成长为“创客”的一些大学生村官和农村青年,却往往因为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而无法把“好点子”转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政府给农村的“创客”引好路,添把柴。通过政策鼓励和要素支持,调动更多有志青年来参与农村创业,把农村创新行为和市场资本结合起来,更好地带动农民闯市场、更有效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用“创客”激活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让“创客”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力量。(赵亮)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