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妮
每年端午节前,一旦逢集,外婆都会去街道上售卖花馍。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各种各样的习俗,而在我的老家陕西关中地区,吃花馍却是一个重要习俗。
外婆卖的花馍都是她亲手做的,从和面、发酵、擀面到剪花形,整个过程她都一手操办。外婆喜欢小动物,所以她做的花馍都是以小鸟、兔子、小鸡等动物为模型,看起来甚是乖巧。
前几年,每年端午节前,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会自己动手做花馍,如今,日子一天天富起来了,自己动手做花馍的人便渐渐少了,但在老家,端午节吃花馍的习俗却一直流传着,所以,很多人就选择去集市上买花馍。
在家乡的小县城,逢年过节,街道上总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每年端午节前,青石砖铺成的街道上就会有很多卖花馍的商贩,随便买一串花馍,样子都十分精巧。我的外婆便是那些卖花馍的“商贩大军”中的一个。
在我看来,外婆并不适合做商人。外婆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贫农,她很早便开始帮着家里干活,也就没上过学,所以,简单的数字加减对她而言,都算是非常难的事情了,数错钱更是常有的事。而且,一串花馍只卖两元钱,算起来是赚不了几个钱的。可多年来,外婆始终坚持着她的“花馍事业”,只要端午节近了,她就会去集市上卖花馍。
五月的家乡,让人倍感亲切,粉红的桃花,青绿的麦子,雪白的槐花,到处都是大自然的颜色,五月归家,对我而言,早已成了习惯。那天,我去外婆家时,她正在做花馍。锅底慢火烧着,锅中香味浓郁。
我走进厨房,说:“婆,你年纪大了,做花馍繁琐、累人,还是少做点,够家里的孩子吃就行了,再不要去集市上卖了。”
外婆的腰半弯着,她一只手扶着锅沿,另一只手翻着锅里香味正浓的馍,说:“婆就是年纪大了,才更想做花馍啊!”
我站在外婆旁,不再说话,蹲下去,往锅底放了一把火,火噼噼啪啪地响着,我依稀看到喧闹的街道上,有位瘦小的老人,提着一只用竹子制作的大篮子,颤颤巍巍地走着,她在一块空地前停下,将篮子中的串串花馍取出来,挂在一个木制架子上,风一吹,小动物们就在风中跳起舞来。孩子们在她面前围成一堆,天真地问,这是小鸟吗?那是小鸡吗?她笑着,摸摸孩子们的头,然后取下一串花馍,给他们分着吃,嘴里还说着,吃吧,不要钱的······
天色渐晚,我准备离开外婆家时,外婆便站家里的铁门口送我。车子渐渐开远了,后视镜中的外婆越来越小,最后,竟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看着天空中缓缓升起的新月,我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每年的端午节都还能吃到外婆做的花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