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核桃知名品牌
——访陕西省宜君县林业局局长黄凯道
文章字数:1790
在第22届杨凌农高会上,由宜君县推荐参展的“颐川”牌核桃,以其个大、形好、仁脆、味浓的口碑,从全国百余项农业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最高奖项——后稷特别奖。
     
    ■本报记者 梁高强 通讯员 田晓鹏 井含军
    陕西省宜君县核桃种植面积42.19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3万亩,年总产量1.2万吨,年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5亩,人均收入3000元,山区主产乡镇核桃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核桃已成为宜君县富农兴县的支柱产业。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宜君县核桃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4月22日,就宜君县如何构建核桃产业体系,打造核桃产业知名品牌等问题,宜君县林业局局长黄凯道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黄局长,您好!宜君县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核桃县”,作为宜君县小有名气的特产之一,宜君县是如何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的?
    黄凯道:首先,得益于干群共建的工作机制。宜君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核桃建园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工作措施,领导干部包村抓建干杂果经济林建设,积极帮助群众解决购苗费用、技术障碍等困难,支持和带领群众发展核桃产业,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干群共建的工作机制,有效加快了核桃产业发展步伐。
    其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形成独特的技术体系。近年来,全县先后引进了国内外60多个核桃新品种,建立了核桃良种收集区和国家级核桃良种基因库,选育和确定了清香、宜核1号主栽品种和强特勒、维纳、园林等抗霜冻品种,研究和完善了核桃嫁接苗培育、建园、园地管理及商品化处理技术,形成了宜君核桃独特的技术体系。其中多项技术走在了全省前列,保障了宜君核桃产业化高效发展。
    记者:您认为,在新常态下,宜君县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凯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核桃食品消费持续上升,价格连年走高,核桃的初级品和深加工品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同时科学规范的核桃标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实现了核桃种植的科学管理、丰收增产,核桃产业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
    在迎来机遇的同时,宜君核桃产业面临五方面挑战。一是一园多个品种,新品种混杂,导致了核桃园地管理水平不均衡,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二是晚霜、倒春寒频繁,核桃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而相应机制却尚未建立;三是技术力量不足,县乡服务体系不健全,乡土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四是重造轻管思想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良种园水肥不足、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核桃采收后脱皮机械和烘干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核桃种仁不饱满、落果严重、遇雨季霉变较多,降低了核桃商品质量,影响了农民收入;五是农户分散经营,合作社各自为战,缺乏龙头企业引领,核桃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记者:宜君县林业局是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门,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宜君县核桃产业将如何布局?
    黄凯道:全县核桃已完成量的积累,今后的重点是结合宜君核桃产业耕地现状,重点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质增效。首先,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为了便于集约化生产和技术示范,以自然山系走向为主,结合行政区划,本着集中连片、利用产业化的原则,规划建设核桃产业园区。突出现有核桃园的改造,按照“一园一品”的思路,纯化品种,推广清香和宜核1号两个主导品种,在冻害高发区推广强特勒、维纳、园林等抗霜冻品种。同时,在产业园区,推广商品化处理技术,彻底改变采收期核桃因连阴雨而霉变的现状,提高核桃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和产业效益。
    其次,攻克晚霜防御,建立灾害保险机制。争取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把核桃防御晚霜技术研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行常态化研究,力争早日攻克。同时,把核桃遭受晚霜低温灾害纳入农业保险范畴,通过保险和民政救助的途径,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灾害损失。
    再次,强化培训,完善服务体系。分层次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现场讲解和技术示范,建立乡级服务组织和村级服务队,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鼓励园地流转或“托管”,解决农村劳力和技术短缺难题,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最后,培养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以核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组建核桃产业集团,合并商标,握紧“拳头”,形成产业集群,内接产前、产中、产后的“地气”,外联市场,利用各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宜君核桃知名品牌,逐步实现产供销和贸工农一体化,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