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粮食“收不进”“卖不出”的尴尬成为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走出粮食流通困境还需供给侧改革发力
文章字数:801
   供需两侧结构偏差制约粮食流通
    从粮食质量来看,我国粮食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粮食高成本、低品质。从粮食产品来看,我国对粮食的精深加工不够,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食品、饲料等行业,对医药、化工等附加值高的行业涉及不多,导致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种类较少,粮食增值程度较低。
    总之,粮食供给的数量、质量、品种与需求不匹配,导致大量粮食产品滞留在流通环节,直接表现为粮食购销不畅、库存积压、消化困难,使粮食流通市场缺乏活力。
    走出窘境的必由之路
    粮食产业发展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推进粮食供给由数量增长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充分发挥粮食流通连接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调结构——优化品种畅通销路。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可通过加强粮食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采集、发布市场需求量大的粮食品种信息,推广订单收购等方式,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粮食生产者调整种植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粮难”。
    去库存——拓宽粮源消化渠道。一是加强产销衔接,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粮源向销区合理流动;二是督促地方国有粮企主动联系粮食加工、转化企业,通过定向拍卖努力化解托市粮库存;三是通过招引外地粮企、库厂联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提高辖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变惯于粮食储藏为便于粮食加工,将优质粮源转化为优质产品。
    降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通过统筹设立粮食收购网点,优化粮食仓储物流布局,降低粮食物流成本;通过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引进先进适用的粮食收储设备,推广应用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等新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粮食损耗等。
    补短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粮食种植收益;通过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粮食品牌,加强网络营销,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通过加大主食产业化推进力度,实现粮食产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粮油)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