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好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致富“老三宝”的基础上,勤劳、聪明的江西省玉山县农民把“互联网+”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民宿经济等致富“新三宝”。
“互联网+”促特产俏销
玉山红糖,短短3天成交10761单,成交额近25万元;双明镇徐村村民祝连河把自家葛粉挂在网上卖,一个月售出百余单……如今,一个个通过“互联网+”让土特产走向大市场的故事在玉山越来越多,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出现了“井喷”的态势。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而造成无序生产,其结果是大量生产,集中上市,大量滞销,损失严重。如何破除农产品流通困境,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玉山县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设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对群众给予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触网”。
“互联网+”销售特产模式吸引了大批在外青年返乡创业,甚至从事业单位、外企辞职的白领和本地大学生也纷纷通过网络做起了土特产销售的生意。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的闫敏辞去月薪1.5万元的上海工作,成为“村淘”合伙人,在推广白茶、葛粉、杨梅、白玉豆等当地土特产方面,发挥专业优势,计划用3至5年,让家乡的土货畅销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来料加工”鼓起钱袋
车行至横街镇通往三清山的旅游公路,“万福箱包厂”几个大字赫然入目,40多名妇女正在缝纫机前紧张工作。企业老板翁玉林介绍说,他已建成2家加工厂,主要从事外贸订单,为浙江宁波箱包企业外加工,员工基本是附近的村民,每月工资高的有3000多元。
近两年来,玉山县大力引导扶持农民因地制宜办农村家庭工厂,发展来料加工。目前,加工业已涉及服装、五金、制伞、工艺品等行业,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数万个。目前,该县分布在16个乡镇的家庭工厂已有2000多家,去年以来已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带动从业人员5万余人,从业人员年增收2万余元。
“民宿经济”火热山村
在华东最大的高山避暑盆地———怀玉山,涌现了一家又一家乡村民宿,其中要数“玉兰农家”最起眼。2010年,村民刘小萍看到来怀玉山度假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就办起了农家乐,当时只有10个床位,既是老板娘又是厨师还是清洁员,但她的“柴灶饭”做得香,吸引住客越来越多。2014年,刘小萍在原有房子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房子,并增加了床铺,又给每个房间加了卫生间,改善了住宿条件。虽收费标准提升了,但客人依旧爆满,去年夏天就增收了几万余元。
玉山县发展“民宿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沪昆高铁的开通,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大城市形成“两小时经济圈”。该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民俗体验有机融合起来,让风景宜人的山区乡村变为连接都市的大市场,成为游客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翁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