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一名男子进行烟熏灭蚊。 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为应对寨卡病毒传播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根据这一计划,世卫组织将投入5600万美元,以动员和协调合作伙伴、专家及各方资源,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对寨卡病毒及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推动疫苗、检测及治疗手段的快速研发等。
世卫组织同时指出,考虑到目前寨卡疫情的严重程度,且传统灭蚊方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鼓励病毒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考虑使用“辐射绝育”和基因改造等“生物方式”灭蚊。
据墨西哥《改革报》日前报道,墨西哥、巴西、萨尔瓦多等国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寻求帮助开展灭蚊工作。该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究人员考虑利用“辐射绝育”技术,令该地区的雄性蚊子失去繁殖能力,以减少该地区的蚊虫数量。
与此同时,“基因灭蚊”也取得积极进展。由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英创松和英国子公司牛津昆虫技术公司研发的基因改造技术,将使该技术培养的转基因雄性蚊子的后代,在进入成年期、拥有繁殖能力前早亡,从而最终实现灭蚊的目标。
世卫组织专家认为,新式灭蚊方法有实际应用的潜力,并建议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实地测试。(据《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什么是寨卡病毒(ZikaVirus)?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
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2013年10月开始,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寨卡病毒暴发,发生病例大约有上万例。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
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