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满山荞麦花”
文章字数:1036
    文/李俊辉
    第一次听到“荞麦”这个词,是在一首关中民谣当中。
    马蹄杠,红杠杠,
    我和我婆爱抬杠,
    我婆把我打一把,
    我把我婆卖了去。
    我爷回来要老婆,
    一斗荞麦换两个……
    马蹄杠是椿树上长叶子的小枝条,叶子整齐地分布在枝条两边,长在主杆的枝条根部形状像马蹄子,所以我们把这种小枝条叫“马蹄杠”。到了秋天,外婆将树叶子和马蹄杠扫成堆,用背篓背回家,冬天用它来烧炕。
    “婆,荞麦能吃不?”
    “能吃呀!磨成面能做成荞面饸络、荞面煎饼。”
    “婆,我要吃!”
    “等你爷回来给咱买荞面。”
    “荞面是不是很贵?”
    “罢咧。”
    “那为啥说:一斗荞麦换两个?换两个老婆?”
    儿时我的问题把外婆逗笑了。笑过之后,外婆告诉我,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庄稼绝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许多穷人家揭不开锅,就把女儿送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或者丫鬟,换得一斗荞麦救命。
    听了外婆的解释,我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不再言传。一斗荞麦换两个的故事让我童年的心灵倍感沉重。
    长大后读了许多书,对荞麦有了更多的认识。非常喜欢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村夜》当中这样描写荞麦:“独出门前望田野,月明荞麦花如雪”。
    荞麦最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经验也很丰富。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荞麦实物。
    虽然通过对汉墓的挖掘得知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就种植荞麦,但是真正开始大范围普及种植的时间是在唐朝。农书中关于荞麦最为确切的记载则首见于唐末《四时纂要》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同时,荞麦在这一时期的相关诗文也累累提及。除了前面提到的白居易,唐代诗人温庭筠在《题卢处士山居》中这样写到:“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因此,一般认为荞麦是在唐代开始普及的。
    2015年11月5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互动大舞台”现场,陕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咸阳淳化宇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兰给现场群众介绍他们的特色农产品———荞面。
    淳化地处渭北高原,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适合荞麦种植,而且淳化种植荞麦的传统由来已久。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近五万亩。因为荞麦具有降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健脾开胃等功效,近年来,这种当年的救命杂粮成为了香饽饽。
    作为返乡创业的女大学生,刘兰想通过她的合作社,把荞面推广到全国各地,既给大家提供了绿色保健食品,又帮助农民通过种植荞麦走上致富道路。
    时值初冬,荞麦早已下种。我想明年荞麦花开,一定得去淳化看一看。看“日暮飞鸦集”,看“满山荞麦花”。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