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转变就业观念成就别样人生
——涉农类大学生就业现象调查
文章字数:1455
    本报实习记者 李冰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牵动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神经。据了解,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770万人,比去年同比增加20万,拥有一技之长的涉农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了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日前,记者走访了几所涉农类院校,针对涉农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象展开调查,发现涉农类院校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积极投身基层,勇于创业的典型屡见不鲜。
    扎根基层绽放青春华彩
    近日,记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见到该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涂金乾时,他刚同广州的一家食品公司签完合约。“总公司在咸阳设有分公司,我毕业后要去咸阳分公司的养猪场工作。”涂金乾告诉记者,自己要在基层踏踏实实地将工作做好。
    “农村是片广阔天地。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村做些实事,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五年前,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关旭霞考取了河南省焦作市新区街道办的选调生,如今提起基层工作,感慨万分。
    像涂金乾和关旭霞一样,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涉农类院校大学生人数正在逐年增多。在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2014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记者看到,两年来,该校分别有大约10%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乡镇基层等地奉献青春;在山东农业大学2014届的毕业生中,有7%愿意到乡镇、农村就业等。在涉农类院校的毕业生中,一股到西部、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热潮正在形成。
    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胥耀平,他告诉记者,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涉农类院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成就感会更大,更有助于职业的发展。另外,涉农类院校的大学生对农业有着先天的亲近感,更易在基层工作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自主创业谱写精彩人生 
    河北石家庄的杨龙不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还是杨凌益萃泉养生芽苗科技公司的经理。身兼两职的他在2014年7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用自己大学期间做小生意攒下的20万元,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成立了杨凌益萃泉养生芽苗科技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和实践,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21个生产基地,接受的订单额达800多万元。“创业一年多,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艰辛,但这些让我成长得更快。”提及创业的感受,杨龙感慨道。
    据了解,不断创新、自主创业的杨龙不仅获得了杨凌示范区种子孵化资金,还荣获了“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金翼奖,得到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赶上了好时代,这些资金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走得更远。”杨龙说道。
    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动力。在我国有很多像杨龙这样的涉农类院校学子,他们有想法、有梦想、敢实践,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不一样的人生。
    找准定位做好职业规划
    “我打算报考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将来进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毕业在即,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张玉龙为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正在努力奋斗;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郭菁菁也在为了出国学习而忙碌。
    就涉农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胥耀平提醒广大毕业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一定要找准定位,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岗位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毕业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学业成绩优秀或有条件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在更大的平台上为‘三农’事业作贡献;如果打算就业,就要有针对性地实习,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如果打算做技术类工作,就要多参加大学生的科创项目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