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光照充足,土壤疏松、富含钾元素,空气干燥,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膨大和淀粉积累,是中国马铃薯最适宜区之一。
潜力有待发掘发展前景乐观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扶持马铃薯产业,但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马铃薯生产发达国家荷兰、新西兰,平均亩产达到3吨~4吨,可山西省马铃薯的平均亩产徘徊在1吨左右。而山西省南部地区,马铃薯可以春播夏收和夏播秋收一年两作,进行反季节生产。但是这些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几乎是空白,反季节生产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综合来看,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大有作为。马铃薯的生产面积在未来5年内,由现在的300万亩左右,增长到600万亩是可能的。
面向主粮化提高产业水平
发展马铃薯产业,山西省必须培育多样化的主粮品种,包括全粉品种、淀粉品种,薯条、薯片品种等,这是促进马铃薯实现主食化的重要措施。
壮大马铃薯产业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马铃薯除食品加工以外,还是加工淀粉、饲料和酒精的重要原料。我国马铃薯加工水平比较低,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内全粉淀粉,变型淀粉的需求量很大,主要是依靠进口。山西省需要从加工入手,尽快开拓马铃薯主粮化市场。
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提高马铃薯生产率。马铃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费时费工,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是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瓶颈。马铃薯生产若实现全程机械化,包括播种、中耕锄草、杀秧、收获等,亩产可提高500公斤,将节本增效630元。因机械化种植是人工功效的10倍~15倍,提高马铃薯机械化水平,实现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向标准化转变,是达到马铃薯高效生产的必然途径。
发达国家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达到70%,2012年调查表明,我国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4.2%。因而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农机农艺结合,建设马铃薯全程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提高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是今后山西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方向。